拗口、枯燥、难理解的专业内容,与工业、工程、工厂这些完全不是市场流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能发生什么打动人心的故事呢?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工业题材剧《麓山之歌》,就用车间里发出轰鸣的巨大机床、混合着厂房里粗粝的钢铁、焊枪下迸出的火花,让观众“狠狠”惊艳了一把。这部剧的热播,让人们看到工业题材剧的创作呈现回暖之势。

“工业题材+”模式让剧集好看

聚焦重工行业的《麓山之歌》,开篇从低谷讲起:工程机械行业跌入寒冬,有着超过70年历史、辉煌时拥有数万员工的麓山重工进入至暗时刻。因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侯勇饰演的董事长方锐舟破釜沉舟,决意推行“重工换金融”的方案为企业续命。变卖厂子里的重工资产,置换成效益好的金融资产,有人支持,也有人强烈反对——戏剧冲突感由此一路升级。

此外,《麓山之歌》的故事围绕科研人员、企业管理者、产业工人这三个不同维度铺开,群像设定颇为新鲜但并不杂乱,而且把大量笔墨放在人物性格特点的多面反差上,每个人身上都戏点十足。全剧将厚重、深沉的大主题拆解为细致、轻量的支线故事。同时,杨烁、侯勇、焦俊艳、颖儿、夏德俊等饰演的生动“有梗”的人物,也让原本冷色的工业题材剧有了温度。

现代工业崛起带来积极影响

一直以来,工业题材都属于国产剧中的冷门。一提到“重工业”三个字,不少观众最先想到的就是粗重的钢铁、大型的机器厂房和拗口难懂的专业术语,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点遥远。如何将相对枯燥的工业故事与行业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给观众,是让不少创作者“打退堂鼓”的一道关卡。在总导演毛卫宁的排兵布阵下,《麓山之歌》把这样一个“硬”题材,加入轻巧、幽默、诙谐的“软”元素,让工业题材剧变得好看。

对于工业题材剧集再度兴起的原因,毛卫宁认为离不开近年来制造业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与广泛普及,其之于影视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多面的。一面是工业制造的蓬勃发展,在现代工业的崛起间,派生出不竭的创作素材与角色原型,为工业题材剧集的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面是大众对于重工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好奇,但受信息差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真正地深入了解行业的过去以及现在,从而催生了业界对于工业题材剧的实际需求,进而催生出新的剧集内容消费市场。

于是,随着近些年制造业升级和科技转型,大国工业作为我国硬实力的重要名片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影视市场也随之不断做出尝试,工业题材剧创作呈现回暖之势。此前央视热播的《火红年华》《逐梦蓝天》等剧,均聚焦冷僻的工业题材,通过把工业内容的“壳”与生活情感的“核”结合,带来不俗反响。这些剧集的成功播出,让工业题材带给观众的将不再是一个生僻、晦涩的概念,而是一个近在眼前的生动现实。(刘桂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