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央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昨天(10日)在广州启动。各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助推绿色发展,一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工程近期相继完工。

在河北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试点项目——河北某能源企业的生产中控室内,技术人员正围坐在电脑前密切关注着系统运行的各项参数。

项目通过从锅炉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回用于醋酸生产,实现二氧化碳的自产自用。每年20万吨二氧化碳的捕集量,既补齐了生产链条中的原料供应一环,又减少了企业的碳排放量。

企业总经理尹征:每年可直接降低生产成本近3000万元,同时减少近4000辆次每年重型大卡车循环运输带来的排放污染,并最终实现企业每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为企业碳捕集与利用起到创新示范作用。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的新阳居住区三期项目,建设保障性住房2900套,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全面封顶,这个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代建项目部就组织开展了住宅小区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模拟测算,提出了不同阶段的节能减碳降碳措施。

厦门市某房地产集团项目经理黄晓斌:大量使用烧结多孔砖煤矸石的材料,使用用材尽量选就近的材料厂来采购,减少运输过程导致的碳排放。

在近期刚完工的江西赣州上犹县营前镇3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一列列整齐的光伏面板矩阵正在生产清洁能源。水面上方发电,下方水域养殖,成为“渔业、电力、环保”三赢发展的一种新能源模式。

上犹县营前供电所所长钟永昶:这个年发电量在2700万千瓦时左右,大大提高了我们赣州整个电力系统的一个后盾保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