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已经成为一项时尚运动新华社发

上个周末,全国有39场马拉松赛事鸣枪起跑,其中在龙口国际马拉松和荆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各有一名跑者在接近终点的赛道猝然倒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最终离世。心脏骤停,是全世界马拉松比赛都会面临的考验,尤其在近些年,心脏骤停和猝死发生在半程马拉松的比赛中特别频繁,而且总是出现在终点前的那一小段距离上。带着这个话题,大河报记者采访到了河南省马拉松队主教练董俊峰。

莫“逞能”,对自己负责

在2019龙口国际马拉松的半程赛道上,跑者张某某在20.5公里出现身体不适;在2019荆州国际马拉松赛上,半马跑者张某某在距离终点处100米的位置倒地……

听到马拉松跑友“猝死”,河南省马拉松队主教练董俊峰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唉!都是悲剧!”近年来,发生在马拉松跑道上的猝死事件从未停止,对此现象,董俊峰总是会扼腕叹息:“现在许多人追求的是攀比,根本不管自己的身体是否能承受得住,这是极端错误的!”

回顾近年发生在跑道上的多起猝死事件,有一些共同点——处在壮年,平时身体状况良好,也经常跑步,堪称是跑马“老司机”,这些有经验的人为何会猝死?“在我看来,这些悲剧的起因大多与天气、赛事组织等外因关系不大,根本原因还是跑友自己的心态没有放平,急于追求一个成绩,最终把一件快乐的事变成了玩命。”董俊峰说。人体的耐受力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这个极限,人体的关节、心血管、肺部、肝脏、肾脏等一系列脏器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导致猝死。

董俊峰说,有些跑友“自恃才高”,甚至比赛前夜还在喝酒打牌玩到天亮,第二天身体无法承受,轻则弃赛,重则受伤甚至死亡。“我平时带队时一再跟队员们说,如果感冒了,就不要再进行正常训练,做一些简单的体能训练就可以了,这都是为在特殊时期保护队员的身体不受损害。”董俊峰说。

莫跟风,跑马拉松不能“想当然”

通过这几年的突发猝死案例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事故都出在半马,因为许多人想跟风跑马拉松时,首选就是半马。“参加全马的选手需要进行系统的长时间训练,这个跨度短则三四个月,长则需要半年或者一年,他们要经常进行20公里以上的训练,所以比较了解自己。”郑州资深跑友、42岁的银行职员李女士告诉记者。

在李女士看来,很多参加半马的跑者平时只跑5公里或10公里,并没有去了解自己的身体极限:“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半马应该没问题。”每周,李女士会挑四个晚上,从自己家跑到郑东新区“大玉米”,再跑回家,一来一回8公里,她在跑步的时候也认识了许多跑友,逐渐发现,10公里和半马比赛中出现的伤病情况不少于全马。“跑马拉松的人越来越多,以前不爱运动的人因为追求‘标签化’也开始跑,往往这些人是最追求成绩的,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李女士说。

莫强求,科学训练很重要

董俊峰的一些队员在退役后,会在一些民间马拉松团队中担任指导教练,董俊峰就会提醒他们“一定要对跑友负责”,不要盲目追求大运动量,不要盲目上强度,不要盲目追求速度。

每周二,董俊峰几乎都会如约赶到一个马拉松体能训练班,去给上课的队员们讲一下马拉松的运动要领和注意事项。“这个体能训练班是我们和郑开马拉松组委会联合成立的。我们会严格控制他们的训练节奏,在我们的监控下,很多跑友从‘小白’都成了资深达人。”

董俊峰认为,科学的指导很重要,“现在有些跑过几次马拉松的人就要开班,非常不可取,马拉松毕竟是一项极限运动,绝对不能随大流跟风,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生负责”。

马拉松比赛距离长,对于肌肉、关节、韧带和心脏的刺激非常大,需要充分的认识和实际的训练准备。“平时每周要有3至5次5-12km跑步的准备,赛前两个月还需要有15-18km2-3次的耐力训练。”董俊峰说。

此外,无论半马全马,赛前训练,赛后恢复都有一整套严格复杂的程序,而有一些参加马拉松的人很业余,没有严格训练,就是脑门一热就参加,“这是要杜绝的”。

不少专家学者及专业运动员,都曾针对马拉松这项日渐时尚的运动给出过不少中肯的建议,建议跑者要“赛前体检、科学运动、量力而行”,时刻把生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跑步是一种生活方式,喜欢跑步,但马拉松不是唯一目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