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小消金和助贷机构承压

“此项政策对缺乏公开融资手段的腰尾部机构而言将存在不小的业务挑战,而此类机构又是互联网助贷合作‘大户’,助贷机构或将面临业务缩量、营收下行等连锁反应。”苏筱芮认为,腰尾部机构应当对此提前规划,压降高定价资产尤其是互联网助贷类的高定价资产,同时争取ABS(资产证券化)、金融债等发行的入场券,需一手开启产品利率调整,一手拓宽融资渠道,想方设法保住净息差。

前述头部消金机构高管指出,助贷新规后,大家对监管趋势有心理预期,此次监管指导本质上还是对消金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比较考验没有自营风控能力的尾部消金机构。资金成本可能也会提升,很考验机构的资产质量。短期会有一些影响,但对有自营能力、低资金成本优势和场景优势的机构来说影响不算大。从长期来看,机会大于挑战,市场出清会为合规持牌机构腾出更多空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贷款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消费金融公司应在成本与收益的微利平衡基础上,推动信贷产品利率逐步降低,适当下调产品和服务手续费,明示年化利率。要充分认识到,消费金融不是越下沉越好,“普惠”要有边界。要充分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对消费者需求进行针对性分析,提高消费者需求匹配的精准度,提升信贷审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源头上减少“多头借贷”和过度授信等问题。同时,帮助消费者远离高利借贷、过度负债,珍惜个人信用。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记者,此次监管指导旨在进一步降低用户端的压力,使借款人受益。而消金行业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行业分化加剧、继续出清,利好风控能力强、资金成本低的头部机构,以及流量大的头部助贷机构。对行业来说,还将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和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真正开始探索进行风险定价。另一方面,未来行业多头共债风险恐持续暴露,在行业风险整体累积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风险,也是机构们整体要面临的问题。未来消金行业的竞争核心将不再是比拼规模和利率,而是风险定价能力、精细化运营和客户体验。

面对利率压降趋势,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对记者分析指出,消费金融公司需从三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一是着力降低资金成本,并优化运营效率;二是强化自主风控能力,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定价精度;三是深耕垂直消费场景,开展差异化竞争。对于助贷机构,发展关键在于强化自身的数据分析和联合风控能力,从简单的导流转向与资金方深度绑定、风险共担的分润模式。未来,助贷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流量之争,而是风险管理、科技实力和客户运营能力的综合较量。

推荐内容